“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墙”——青岛市走出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路子
对失能失智老人来说,住养老院太远,家里照料却不专业,怎么办?对养老机构来说,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床位紧张,如何解决?对运营组织来说,投入成本高,市场活力差,怎样维持?
如今,山东省青岛市蹚出了一条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新路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围墙”,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个“中心”,辐射数百老人,硬核政策为市场化运营铺路架桥
通过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及用房规划、服务补贴、队伍建设、公建民营、租赁补贴、长护保险、适老化改造等10个配套性文件,青岛市构建了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1+10”政策体系,通过一次性建设补贴、家庭养老床位补贴、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身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长远健康发展。
首先是对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织实行完全免费的用房政策,实现零租房成本。
在每个街道免费为运营组织提供600-1000平方米的房屋设施,建设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满足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信息监管、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央厨房、助老餐厅、长短期托养、康复护理、辅助器具租赁等基本功能需求;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统一由街道级中心运营。
房屋来源是街道社区闲置房产、街道租赁房产、新建小区配建房屋或原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设施,由街道免费提供给运营组织使用,能够极大节省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收费价格,为更多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了城市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98个街道全部建成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共有城市社区653处,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85处,覆盖率达90%。由45家具备长护险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运营。
“我家就在这个小区,住在中心别提多方便了。”今年88岁的王奶奶,住在敦化路街道福彩四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腿脚不便的她在这里体会到了晚年的幸福。“我们每天吃饭、睡觉都有人照顾,白天有护理员带着做手操、看电影,有药房、有大夫,看病也很方便。”
据了解,服务中心内设16个床位,已有不少老人入住,大部分是高龄、生活不便的老人。而该中心还为社区内460个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服务,其中助医、助餐需求最大。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延伸,他们服务的不仅是住在其中的十几个老人,还包括社区中460名签约老人。”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道,“这小小一栋楼,实际上是一家有近500个床位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大大减轻了机构内床位紧张的负担,同时也让有需要的老人,能在家里就得到专业的照护、便捷的服务。”
全市所有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具备医保部门认定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拥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能够将高品质、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通双向选择的“最后一米”
除了用房免费,青岛市还为运营组织提供了一次性奖补政策,用于补贴其在装修、采购等方面投入的资金。
补贴标准按照评估的等级发放,对评估为5A、4A、3A级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的奖补资金。“评估的标准和中心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数量是挂钩的。”乔先华解释道,“比如一家机构需要签约300名以上的护理型老人才有资格评上5A级,这对机构积极运营起到促进作用。”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与机构签约?机构“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够的,调动起老人的认知度和积极性才是发展的根本。今年5月,由青岛市民政局、市广播电视台、市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在市北区养老服务中心广场举办,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进行集中展示。
“最好吃的是什么呀?”“福山大包!”
“每周几能买到?”“每周四!”
大集上,福山居家社区养老的特色项目——“福山大包”成了老人们纷纷讨论的热门单品。这个大包可是来历不凡,由福山团队历时半个月研发,一经推出就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一个月能卖掉近8万个。“这么大的肉包子,一个才卖3块钱,味道特别好,家门口就能买,又方便又实惠!”老人对福山大包赞不绝口。
大集上,多家运营组织纷纷亮相,拿出招牌手艺、看家本领。绿色蔬菜包的饺子、有机谷物制作的面点、科技感十足的适老化改造设备、专业的医疗团队……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未来签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后将收获哪些实惠。
这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吸引了社区90%以上的老人参与,51名老人当天签约。
“老人们怕上当受骗,不敢轻易和机构签约。这就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破解不信任、解决不了解,让服务对象找到服务者、让服务者找到服务对象,解决双向联系‘最后一米’的问题。”乔先华道。
分类补贴,全程监管,激发机构运营活力
在一次性奖补政策基础上,青岛市还为运营组织提供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并将参与居家社区养老的老人划分为自理型、护理型、政府购买服务型三种,分类补贴。
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型(特困供养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护理型老人与机构签约后,青岛按每月每人350元向机构发放补贴。签约的护理型老人需要满足有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失能失智及部分失能的评估意见、签约时间6个月以上、在平台提供的74个服务项目中选择3项以上、个人消费金额达350元以上等条件。这样的条件限制,有效激发了机构的运营活力,还能防止骗取运营补贴。
据统计,2020年,青岛市、区(市)两级投入资金1.53亿元,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房屋租赁补贴7200万元、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3360万元、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补贴800万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建设奖补3973万元。
在运营过程中,青岛市实施标准化建设,对正在推行的120余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由运营组织牵头,制定项目服务标准化流程,并对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同时,政府部门强化全过程监管,开发运行青岛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将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能力评估、居家养老服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等服务流程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在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中,安装音视频监控设备,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街道级中心的质量监管人员及市区两级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可以实时监管,老年人家属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取消街道级中心等级评定资格,并严格按照《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予以处罚。
在发展过程中,青岛市逐渐摸索出一条连锁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让老年人在家就能养老、不出门就能享老。
来源:中国社会报,原标题:“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墙”——青岛市走出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