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这意味着,将医疗与养老进行密切结合,推动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标志着中国医养产业发展风口正式到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比18.7%,超过了德、法、英三国人口总数,并且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推算,这一数字在2035年时还将上升至4亿。另据艾媒数据,2017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达5245亿元,预测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元。另外,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也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有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创建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导向和保障机制。全国各地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都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各地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扶持政策和支持系统。而此次政策推动下,将为中国医养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否拥有较好的养老体系和养老机构,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因此,政府一直以来都提倡发展养老产业的规划,并在‘十二五’期间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来,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吸引越来越多养老服务的市场参与者加入其中。”该分析师说道。-01-国家密集出台新政助推老年医养服务发展梳理《工作意见》不难看出,发展健全的养老服务模式被提及的较为频繁。具体包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而这与不久前发布的有关“15省份将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通知不谋而合。就在此前(1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也明确,要加快推动各地落实《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切实增加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谈及此次《工作意见》出台的影响时,泰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意见》不仅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将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了首位,也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放在了显著的位置。可以说,《工作意见》的出台对整个社会和谐与产业发展都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具体而言:一方面,从社会层面来看,透过《工作意见》可以感受到对老龄化更多正面和乐观的期望。在过去,老龄化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现象,社会普遍认知是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生产力、就业、创新等造成负担,老年人就是纯粹的消耗社会资源。但是伴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开始认知到老龄化其实是社会经济、医疗、公共卫生领域取得进步的体现,因此倡导理智、客观的“积极应对老龄化”。一方面,个人需要重新规划和安排生命的全过程,重新定义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角色,另一方面长寿时代也会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作出相应合理的调整,长寿时代催生长寿经济,这也将为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透过《工作意见》也看到了很多与老龄事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机会,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产业机会归纳起来最核心的就是养老的“筹资端”与“服务端”的建设。“老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支付端,推动第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在服务端发力,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加速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上述泰康相关负责人说道。-02-医养性质的康养服务者不断入局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这些外企中有12家来自美国,11家来自日本,11家来自欧洲,1家来自韩国,1家来自新加坡。其中,美日企业成为进军中国养老市场的大部队,占比超过50%。在中国的养老市场,美国、日本、欧洲企业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也是在政策的推动之下,医养性质的康养服务产业成为“香饽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也发现,目前参与康养服务市场,布局康养产业的投资机构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泰康、国寿、平安、太平等保险企业。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康养市场,以重资产模式为主,发展养老、医疗等服务业。通过打造支付与康养服务的产业闭环,促进保单销售,实现资金回流;二是万科、绿地、恒大、华润、远洋、万达等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聚焦多元业态布局,轻重资产相结合,深度整合自有存量物业。通过布局销售押金卡、会籍卡、使用权或产权形式的养老项目,回收资金,实现滚动发展;三是联实(澳大利亚)、欧葆庭(法国)、凯健(美国)等外资巨头。以品牌输出为主,多与国内地产公司、险资合作,对国内项目进行委托运营,获得运营管理收入。少量外资以重资产模式在国内自建项目,作为其本国养老经验在中国的延伸。四是人寿堂、百仁堂、福寿康、慧享福、爱照护等护理医院。以养老服务为主要竞争优势,大多通过租赁、公建民营等方式持有物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居家上门、社区护理等收取服务费。有分析师也表示,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中国养老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2018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已超6.56万亿。由于中产阶级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而除了扩容医养机构的规模外,此次从政策端发力,也将对于行业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谈及《工作意见》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时,联实集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联实集团来说,《工作意见》的颁布为整个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传达了重要的信息。国家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不仅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也有利于企业更加明确地理解和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同时,这也必将加快行业优胜劣汰的步伐。只有真正沉得下心,用心做好养老服务的机构,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会更加放心和安心。“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从中央的指导意见到具体地方政策,未来可以更快地落地和执行,让企业可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提供更多的专项养老用地,逐步推进开放养老REITs市场,优先在养老社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通异地就医医保结算,以及养老社区享受民水民电待遇。”联实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03-政策带来机遇背后也需应对行业挑战毫无疑问国内老龄化趋势不断攀升,入局康养产业者不断,类型也日益增多,目前,高端医养服务正沿着个性化、便捷化、深度化方向发展,通过会员制管理,为患者不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就医的挂号、预约、就诊等方面也开辟绿色通道。但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拓展服务深度,向个性化体检、健康管理等高附加值医疗服务方向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也已成为当下聚焦的方向。然而,要想做好高端医养服务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高端医养服务在新一轮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人才、管理、资金等诸多挑战。国海证券认为,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缺口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措施的推进与预期寿命的延长,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20%以上。同时,失能老年人口、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等持续增多。这样的变化将给我国养老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处于初期阶段,在相应的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对应的制度建设、养老服务产品和从业人员方面具存在供给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上述行业分析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才是高端服务行业面临的普遍性困难,以医疗服务为例,为老人提供看病就医的过程中,需要配备的医护资源不仅医疗技术要好、外语要好、服务理念也要强,但这对不少医养机构来讲是一个挑战。毕竟,高端服务行业门槛比较高,人才来源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医养服务机构需要基于中国特色,招募高质量人才,然后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技能培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这一行业,从业意愿低、人员流动性大,虽然市场供不应求,但照料护理服务业仍存在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局面。”该分析师说道。实际上,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也曾公开直言,专业照护人才短缺是构建养老照护体系的瓶颈性问题。因此,要建立完善养老服务职业体系,除了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术等级认定,还可以设立养老“照护师”职业;同时,建立完善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代表的照护保障制度,吸纳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差异化竞争也是必然选择。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费子芙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找准当下老年人群需求重点极为重要。从医养的“医”出发,在中国,医疗体系更关注与治疗本身,同时,治疗的部分已经被中国公立医院主导,因此,作为养老产业服务承接者,如何发挥补充作用变得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