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居家养老更方便更温暖
6月28日,由上海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而成的“数字化生活-智慧养老体验馆”正式启用。在体验馆的老人房间里,发出“我要睡觉”的语音指令,智能系统感应到后,窗帘自动缓缓拉起,灯光自动关闭。此外还有“我要起床”“打开壁灯”“打开顶灯”“打开电视”等多种常规指令,行动不便的老人只需动动嘴便能免去动身之苦。除此之外,体验馆内还配备了语音呼叫电梯、机器人自助送餐、食堂刷脸支付、电子菜谱等智能应用场景。(6月28日上观新闻)
这样的数字化场景让居家养老变得更方便更温暖。或者有人担心,老人们的语音指令万一出现故障怎么办?这也容易解决。街道还为老人们专门开通了“新华惠老通”微信小程序,设置了诸多板块,社区老年人只要在“一键通”设备和“新华惠老通”小程序上轻轻一按,就可以得到服务响应,切实实现服务“一步到位”。
居家养老的数字化转型,可以维持和提升老人独立生活能力,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对现有护理员来说,也从以前的苦、脏、累中解放出来,既可以实现养老护理员离职率的下降,更可以吸引这方面的就业。同时,它还带来提高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的各项老年照护资源的管理效能。可以说,数字化养老,有利于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多样化水平。
无独有偶,北京针对居家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做饭难”问题,今年计划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的同时,养老助餐还对接外卖平台,让助餐服务实现“智能化”。萧山的“安居守护”为高龄孤寡、空巢老人在家中配备“数字保安”,后台监测,并由专业团队24小时值守;“康护到家”整合养老、医疗、康复机构等资源,把养老床位“搬”到老人家里,让老人在家中享受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城市正在多起来。
目前仍然有不少城市存在数字化居家养老技术在应用场景中不够精准和智能的问题,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和护理员面临“数字鸿沟”,需要通过降低智能设备操作难度、加强培训等助其跨越。此外,因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虽然不少城市的养老机构和企业都在打造智慧平台,但碎片化的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成为一座座数据“孤岛”,没能让这些数据释放出最大价值。这就需要尽快抓住“养老服务”这个核心,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在摸清老年人真实养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数字化生活-智慧养老体验馆”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