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服务产业分析:市场受多重利好加持,相关企业该如何布局?
据国家“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各地要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85%以上。推广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辅具配置人员团队协作模式。建立覆盖老年人群各周期的护理服务体系,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康复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细分市场,受多重利好加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消费群体参与其中。
老年康复需求:需求缺口逐年增长,人均支出提升潜力较大
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多种治疗和训练等科学手段使病伤残者的身体机能尽快的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康复医学有三项基本原则,包括功能锻炼、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基本内容分别为康复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随着老龄化加深、经济水平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加强,政府对康复医疗的重视程度提升,老年康复服务作为康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亿,占比达18.7%。据中国老龄协会数据,目前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占全国慢性病人口负担50%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且据社科院数据,全国约12%老人处于失能状态,预计25%以上的老人需要全方位照护。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最少有4000万以上老人需要康复及护理服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人群罹患疾病和丧失生活能力的概率也会随之提升,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上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老年康复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迅速,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康复医学科诊疗人次将以超过历史水平的速度进行增长,预计2021年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103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7年我国人均康复医疗费用约5.5美元,约为美国人均康复费用的十分之一,而总收入大约为75亿美元,不及美国的一半。随着我国居民康复意识增强,对康复医疗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提升,至2021年已提升一倍有余,我国康复医疗费用的增长潜力巨大。
而少子化、空巢化现象加剧了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康复及护理服务在未来将成为更多家庭的刚需。按照我国老年人口结构及消费水平测算,参考社科院和联合国数据,假设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由于人均寿命增长高龄老人增加,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提升至15%,背后则是4600万需要护理服务的老人。而2025年每位老人人均护理费用1500元/月,预计2025年老年康复及护理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8280亿元。
康复类器械:老年康复需求显著推高上游市场
我国康复医疗机构数量持续增长,使得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数量在不断提升,老年人康复需求将成为国内康复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推动康复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在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占比不到30%的前提下,我国康复器械需求总量达到约1287亿元,在康复科、康复机构、养老机构多方的需求潜力下,康复器械增量空间大。
同时,在智慧养老的趋势下,健康预警设备、吃药提醒设备新型康复类器械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未来,对老年人需求的全面分析和精准把握是康复器械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
养老机构:康养一体的养老机构与康复机构可相互转化互补
常见的康复医疗机构为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门诊/诊所、康复医疗院,以及病残护理院等准康复医疗机构。但在老年人口的康复护理上,养老机构与老年护理、康复医院的客户存在转化和共生的可能。老年康复机构的康养+医养的结合模式既可以配备专业医护人才,同时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双方在服务上可进行补位。
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无论是专业的老年康复机构还是一般养老机构数量,都远远无法满足现有老年群体的需求。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39292个,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床位数499.7万张。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但以同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来计算,平均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千人的水平。若按当下床位缺口比例持续发展,预测到2060年全国养老床位缺口约在200-400万张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养老机构的资源覆盖范围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市场呈公立养老院、部分高端养老机构一位难求,但从整体上来看,养老机构的单位盈利能力较小、大部分机构生存艰难仍是普遍现象,养老机构市场热度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其中有需求端观念固化、支付能力较弱的原因,也有供给端行业尚不成熟,规范不足,硬件和服务能力尚有欠缺的原因。
同样的,虽然我国康复床位供给量在增长,但离供需平衡的距离仍然尚远,2020年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床位数约30万张,康复床位缺口预计高达40万张。但与养老机构稍有不同的是,康复机构具备医疗属性,刚需性更强,正是由于康复床位的缺口巨大,造成近八成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因此,加强慢性病康复治疗迫在眉睫,更要注重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
康护服务及培训: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长,但缺口仍然显著
在人才缺口上,老年康复服务的供需失衡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虽然我国2015-2020年期间年复合增速均超过15%,但直至2020年我国康复医院执业医师仅1.42万人,执业治疗师(助力医师)仅1.64万人。
根据原卫生部《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版)》的“康复医院每床至少配备医师0.2-0.15名、康复治疗师0.4-0.3名”的标准,2020年我国康复医院医师数量至少应为4.5-6万名,康复治疗师数量至少应为9-12万名。
而2021年《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表明,2022年力争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则2022年我国康复医师数量应超过8.4万名,康复治疗师数量应超过14万名。各方面的数据都表明,我国现有康复护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人才也极为短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总数不足100万人,而直至2020年,通过民政部鉴定的护理员不足5万人,加上各类培训证书,持证养老护理员共计不到20万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七成,可见整体的服务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
据国务院养老规划预测,我国养老格局目前成“9073”趋势,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而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受传统文化和国情影响,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而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4-2-1家庭结构以及少子化与空巢化加重的现象导致居家养老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高。
2015年调研数据中统计,居家养老的老人中,38.1%的老年人有需要上门看病服务的意愿,12.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做家务服务,11.3%的老年人需要上门康复护理服务,按目前2.6亿老年人口的数据推算,背后是260万需要上门康护服务的居家养老老人。
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较为复杂,专业水平高、心理素质好的从业人员的稀缺性已经越来越体现出来,保姆、护工的待遇低、社会身份低的现象已经开始逐渐改变,市场上月薪上万的家政人员早已屡见不鲜。
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不少行业乱象,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培养更多专业、优秀的老年康复护理人才,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专业规范的服务将成为家政服务公司的竞争核心。同时,人员培训的需求也将催生不少市场。
保险行业:长护险普及在即,众公司纷纷布局养老实业
一方面,由于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的压力,我国养老保险的商业化发展迫在眉睫,而老年群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即“长护险”将成为众多家庭的选择。
长护险重点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所需费用,力图解决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老年人长期护理供需缺口加大等现状。目前,我国青岛、上海等地区已经率先试点长护险,我国正在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随着长护险的推出和完善,老年群体对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支付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另一方面,各大保险公司纷纷通过地产、医疗体系直接布局养老机构、康复机构,推出与养老项目相对接的保险产品,利用现有客户资源顺势发展养老业务的同时也针对康养业务积累用户数据,将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充分融合。
目前各险企养老服务的入住资格和费用规则较为类似。客户可以通过购买一定额度的保险产品获得机构的预约入住权,也有按月收费、一次性充值(办卡)等收费形式。
市场展望:围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存在较大的增量空间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将继续加深,需要康护服务的老年群体人数会持续扩张,而供给端的竞争才方兴未艾,未来5年老年康复市场乃至就业都有非常大的增量空间。
康护服务主要围绕着失能、半健康状态的特殊老年群体,对这些老人来说,身体机能的康复是首要需求,但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更智能舒适的生活设备、健康美味的食品、学习和娱乐、心理疏导和陪伴等等方面,立足于帮助老年群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未来围绕老年康复服务的市场,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来源:观研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