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他们有幸福的模样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通讯员魏凤英汪宏琼
居家养老的谭叶英。
入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曾绍慧婆婆。
邹祖秀婆婆展示手工作品。
护理员上门照料童德华。
全媒记者邹前俊摄
95岁的谭叶英婆婆,每天中午带着餐具到社区“晚霞食堂”打饭菜,两荤一素一汤吃得津津有味;98岁的曾绍慧入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常生活被照料得妥贴,还“认”了一位闺女;86岁的童德华行动不便,子女忙不过来时,一声招呼护理员就上门服务,伺候起居、做饭、洗衣……
在宜昌,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出现在社区中、家门口,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老人们在“一碗汤”的距离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连日来,记者探访多位老人,了解他们居家养老的幸福生活状态。
岁谭叶英
吃了六年晚霞食堂
今年95岁高龄的独居老人谭叶英家住港务新村393号,是港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晚霞食堂”第一批受益者,已经吃了6年的食堂。提及因疫情反复食堂临时关闭的事,老人坦言:“食堂的伙食开得很好,我都吃习惯了,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临时关闭,我一个人也吃得简单,早上姑娘买包子馒头送来,中晚餐就下吃面条,或煮点青菜拌饭。”谭婆婆期待社区食堂早日重新开放。
尽管谭婆婆年事已高,却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说话声音洪亮。谭婆婆给出不愿与儿女们居住的理由是:“他们有他们的事,我自己一个人住自在些。再说他们都很孝顺,经常会过来看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她育有6个子女,如今还有两儿子和一个女儿健在,老伴去世后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让谭婆婆欣慰的是,女儿每天早上会送来早餐,帮她洗衣服、收拾家务。在三峡机场工作的小孙女,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问安,下班途中还会来看望她;而大重孙女是块读书的料,已经出国留学了,也时常会打电话问候。
谭婆婆是1955年搬到港务新村居住的,那时只有几栋平房,后来看着一栋栋高楼建起来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一段时间治安状况不太好,她主动到居委会报名当了治安积极分子,每天义务巡逻,佩戴的红袖章就没再脱下。因谭婆婆做事认真负责,后来被邻居们推选为楼栋长。
如今,谭婆婆腿脚不如以前麻利,港务社区对她也格外关照,成为“晚霞食堂”和适老化改造的第一批受惠者。食堂距她家仅百米左右,每天中午到食堂打饭菜回家吃,荤素搭配的营养餐让她非常满意,客厅、房间和卫生间等多处还安装有扶手等装置,“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对我们老人真是关心啊!”
岁曾绍慧
入住半年认了个女儿
今年98岁的曾绍慧,7月27日入住伍家岗社区弘洋敬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该中心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短短一个月,曾婆婆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生活,尤其是对照顾她的护理员李冬梅称赞有加,还认作了闺女。
“之前婆婆一直跟着我们生活,现在是没办法了才送过来,在这里离家近服务也很到位,我们家人都放心。”今年62岁的小儿媳周志平说,婆婆育有两儿一女,公公去世得早,她过门之后,一直与婆婆一起居住。都说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但日常生活中她与婆婆却相处融洽,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而红过脸,“我婆婆勤俭持家,年轻时非常能干的,做事很干炼,很多值得我学习的。”
如今,婆婆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且患有老年痴呆症,不犯病时跟个没事人一样,一旦犯病了整夜闹腾。“我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有高血压经常头晕,还要照顾孙子,照顾一老一小有点扛不住了。”周志平说,把婆婆安顿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也是无奈之举。不料,刚入住就碰到疫情封闭式管理,虽然不能进去看望婆婆,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把照片、视频发给家人看,看到照顾得很过细也就安心了。疫情解封后,周志平第一时间就赶过来看望婆婆。
“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就跟家一样的,照顾我的小李比亲闺女还亲呢!喂我吃饭、给我洗澡,陪我聊天,晚上还跟我一个房间睡,有这样个闺女陪着我真的很幸福!”曾婆婆高兴地说道。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都有老去的那天,像女儿一样伺候老人既是工作也是作为后辈应该做的。”李冬梅说,曾婆婆刚开始来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环境,整夜地吼叫,她就耐心地安慰让老人安静下来,现在吼叫没那么频繁了,大多数时候像正常人一样。
岁邹祖秀
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终于解封了,每天可以出来走动一下,活动下身子骨!”8月30日上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封后,88岁的邹祖秀婆婆走出房间,来到伍家岗小区院子里转悠了一圈,不一会就接到女儿的电话,让她中午回家吃饭。
邹祖秀是首位入住伍家岗社区弘洋敬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托养老的老人。谈及在中心近一年的生活,她说:“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而且生活还更丰富,每天还有好多老年朋友一起玩,非常开心。”
女儿就在中心一墙之隔的江天一色小区居住,邹祖秀为何还要长期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呢?“我也是体谅女儿的不容易,跟着她生活了二十多年,她身体也不好我不能老拖累着嘛!”邹祖秀以前在宜都红花套镇农村里务农,膝下一儿一女先后进城工作生活。1983年老伴去年后,她一直在农村独居;1996年,在深圳工作的女儿接她过去一起生活,“我姑娘从深圳退休后,就回宜昌安家落户了。”
由于女儿身体患病,照顾老人已有心无力,邹祖秀就一直想进养老院去过集体生活,可女儿去看了几家都不太满意,碍于情面她就没有坚持。直到去年10月,得知与伍家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开业,母女俩参观后在试营业时便入住了。日常生活有人照料,女儿一家人隔三差五就会过来陪她一会,家里做了好吃的也会送过来,“除了没住在我姑娘家里外,这里跟家是一样的,而且也让我姑娘省心了。”邹婆婆说。
知道邹婆婆喜欢做手工,女儿还给她买了材料送到房间,老人家除了与老年朋友们打牌、看电视、聊天外,就在房间里手工制作蜻蜓、蝴蝶之类的工艺品,送给中心里的老人或看望老人的家属们。邹婆婆坦言: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归宿感,还有成就感。
岁童德华
服务上门解生活难题
“他们真的给了我很大帮助,遇到生活上的难题,一个电话就会安排人员上门服务,真的很方便。”说起照顾年迈的父亲遇到困难时,今年58岁的童文芳表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了很多便利。
童文芳的父亲童德华,今年86岁高龄,家住伍家岗小区5号楼,一直过着独居生活。近年来,由于父亲患慢阻肺、脑梗、心梗等老年病,身体每况愈下,如今生活无法自理,要靠轮椅代步。
“我和两个弟弟都还在上班,有时候真的无法分身照顾老人。”童文芳说,她住在伍家岗金都批发市场,主要负责照顾父亲白天的日常生活,晚上两个弟弟则轮流过来负责夜间照料。通常情况下,她早上7点赶来接班,帮父亲换尿不湿、伺候起床洗漱、过早,然后赶去上班,中午再回来做午饭。
童文芳的家境并不宽裕,平时做临时工贴补家用,忙不过来时怎么办?“以前再忙也得请假赶回来照顾父亲,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后,提供日间上门照顾服务,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服务。”童文芳对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和工作人员贴心的上门服务赞不绝口,“缓解了我的一部分压力,遇到忙的时候可以安心上班,现在居家养老的政策真是太好了!”
【来源:三峡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