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床位“搬到家”!多地试点已经开始!都有啥服务?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送餐、家政等生活照料服务,难以满足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专业照护需求。可以说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一直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真空地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苏、北京等地试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多地试点“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江苏省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的城市,2016年起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通过对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将养老服务链接到老人家里。通过智能床垫、人体感应小夜灯、呼叫器等智能设备,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机构,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有需求还可以通过呼叫器一键呼叫养老服务。
江苏南京居民王佩玲表示,打个电话,他们就可以送饭到家里来,很方便,解决了生活问题,还可以带老人去看病。
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我们已经建成了5701张“家庭养老床位”,按照中等规模的养老院来算,相当于已经建成了50个左右的中等规模养老院。
北京市西城区为解决深度老龄化和空间资源紧张的矛盾,2019年起试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并创新推出照护管理师岗位,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针对老人的养老需求链接服务资源。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养老床位照护管理师蒋冬雪表示,每个月都会去老人家里看望他们至少一次,每次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率、呼吸等。
山东省青岛市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约10万人,其中入住养老机构的不到2万人,有8万多失能失智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去年7月起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一推出就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不到一年的时间,签约的老人就达到14000人。80岁的鲁秀妹和老伴之前住在一家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大约6000元,如今签约家庭养老床位之后,每个月花费不到2000元。
她表示,回来以后能省一半的钱,小病不用出门,就和在养老院一样。这种养老方式很好,省钱、放心。
目前,青岛市在每个街道都建有居家社区养老中心,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网络和长期照护险的支持,实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全覆盖,可以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
在“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基础上,去年起,苏州市推出夜间项目,依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在夜间时段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应急处置基础服务,以及个人卫生、饮食照料、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弥补高龄独居老人夜间照护空白。
“家庭养老床位”发展面临难题
通过这些地区的试点可以看出,家庭养老床位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还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为失能老人的养老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由于家庭养老床位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上门服务的成本偏高,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有待加强。
目前各地推出的“家庭养老床位”都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家庭适老化改造方面的补贴标准为3000元到5000元不等,运营补贴则基本上都是参照养老机构的补贴标准。依靠政府补贴资金的撬动,家庭养老床位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签约家庭养老床位之后,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老年人自费消费的水平普遍偏低,为此一些试点地区开始放慢了发展速度。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樊宗洋:单靠政府的资金,我们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区级政府,因为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投入。所以现在要慢慢引导老人消费、购买服务,改变老人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还是有一些压力的,需要一个过程。
跟传统的养老机构床位相比,家庭养老床位的出现,节省了土地和建设费用, 据有关试点城市测算,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1/5。
但是由于家庭养老床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养老服务机构上门服务的成本较高。另外,跟养老机构集中照护相比,家庭养老床位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养老护理员,而原本就供不应求的护理员短缺问题也制约了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
对于重度失能老年人,由于需要医疗、护理等个性化的专业照护服务,目前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全天候的照护需求。
养老床位进家门配套工作要做好
“家庭养老床位”,实现了老年人在家享受照护服务的需求,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设在家里、把专业服务送到家里,这样的模式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和推广。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城市“家庭养老床位”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高、人才短缺等难题。这就需做好家庭养老床位发展的顶层设计,发动养老机构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加强服务监管,进行市场培育,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